第三节
模式动物——果蝇
现在我们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,是受一系列基因调控的,这些基因在发育过程中,按照时间、空间顺序启动和关闭,互相协调,对胚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进行调节。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在外界信号的作用下,胞内核质相互作用的结果。
根据对果蝇等模式实验动物的研究,发现在卵细胞中,首先表达的是母体基因,这些基因在在滋养细胞中转录,然后被输入卵细胞,如bcd、hb、nos、cdl等基因。这些基因产物在胚形成时,沿前后轴形成一个浓度梯度,决定了胚的前后位置和头尾区域,这些母体基因的产物是一种DNA结合蛋白即转录因子,它激活分节基因的转录(图14-10)。
Bicoid(bcd)和Hunchback(hb)决定胚胎前端的形态,bcd基因失活会引起头胸部缺失,并使头区变为尾节的特征。Nanos(nos)和Caudal(cdl)等决定后端的形态,Torso(tor)决定胚胎末端的形态,这些基因共同决定胚胎的前后轴。
胚胎的背腹轴由20多个基因决定,其中Dorsal(dl)突变会引起胚胎背部化,胚胎只有背部结构而没有腹部结构,而cactus(cat)突变会引起胚胎腹部化。
分节基因的功能是把胚胎分为划分为体节,分为三类:间隙基因(gap genes),成对基因(pair-rule genes)和体节极性基因(segment polarity gene)。这三组基因也是等级关系,间隙基因控制成对基因,成对基因控制体节极性基因。
间隙基因。如kr、kni等的基因产物将胚分为相当于3个体节的区域。间隙基因产物在它们各自的表达区内形成浓度梯度,这些梯度提供位置信息给成对基因。
成对基因的功能是把将间隙基因分成的区域进一步划分为体节,是胚胎分节的前奏。
体节极性基因如en、wg被成对基因激活,分别在每个体节的前、后部细胞中表达,以形成和维持体节结构。
体节极性基因又激活同源异形基因(homeotic gene,hox)。决定每一体节的性质与形态特征,即选择体节向某个方向发育、分化,由于这类基因的产物都含有HD结构,所以又称为同源异形框(盒)基因(homeobox genes,Hox)。同源异形基因的突变导致发育的异常,如在本来该长触角的地方长出腿来(图14-11),而在该形成平衡棒的部位长出第二对翅(图14-12)。

图14-10
分节基因

图14-11
左、正常果蝇的触角为具芒触角,右、突变果蝇的触角发育为足 引自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3rd
ed.

图14-12
果蝇的双胸突变(两节中胸,没有后胸,因而没有平衡棒)
所谓的转录因子,是能够识别基因的启动子,增强子,并与之结合控制该基因转录的DNA结合蛋白,通过对许多转录因子的分析,发现它们都有一个与DNA结合的特殊区域:如①螺旋-转角-螺旋(HTH),②锌指结构,③螺旋-环-螺旋(HLH),④同源域结构(DH)主要由60个氨基酸序列构成,高度保守,是结合DNA的部位,又称为同源盒(homeobox)
|